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这种疾病已出现百年,一千多万人饱受其苦,至

记不起回家的路、找逝去的妈妈、大小便失禁、拿菜刀赶保姆……当了一辈子的体面人,竟然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一点点丧失了尊严,这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真实写照。

数据显示,每隔3秒,全世界就会多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种疾病,已为人类认识115年,但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这种病,常被人们称为老年痴呆,但医疗界不建议使用此名称。这种病早期表现为记忆下降,因此常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表现,因此,在中国,有85%的阿尔茨海默病家庭认为这是自然衰老的过程,没必要进行治疗。

这种病是如何将一个正常人变得如此狼狈的?当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个重阳节,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与老龄化密切相关的疾病的世界,了解这群「困在时间里的人」。



叫错家人名字

是老了还是老年痴呆了?

起初的变化太微小,小到难以察觉。易玲回想奶奶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可能要从叫错家人的名字开始,那年奶奶70岁。

易玲和姐姐妹妹站在奶奶面前时,奶奶往往要把三姐妹的名字轮流叫一遍,才会叫对其中一个人的名字,那时大家都觉得好笑,甚至故意逗奶奶,奶奶也不生气,跟着她们一起笑,「一个笑着说,一个笑着听,谁也没当回事」。

后来,奶奶的症状逐渐加重。易玲记得奶奶走失过两次,都是在她回娘家的路上被找到的。那时胡同里常有小贩来做生意,农村人都爱凑热闹,奶奶也不例外。

但是奶奶出门后,就记不起回家的路,会跟着小贩一起走出村子,然后朝娘家的方向走去。另一边,是急坏的家里人,发动全村去找。找到后,问她要走哪儿,奶奶说,要回家。

方向感丧失,对空间的判断能力下降,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走失的真正原因,往往到了这时,家属才意识到患者出现了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出现视空间障碍,这个障碍使得患者对周围的环境辨别能力下降。」回龙观医院老年科主任燕江陵告诉健康界,易玲奶奶不是个例,那些新闻中走失的老人也属于这种状态。


患者症状严重的话,即使是在熟悉的地方,也会迷路。

奶奶如此执着的要回娘家,也令家人感到意外,毕竟奶奶的父母已经去世多年。对此,燕江陵表示,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的记忆损害主要是对近期发生事情的记忆,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远期记忆也会受到影响,到最后只会残存记忆片段。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人类似乎只能屈服,因为目前它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如果非要细究人类为什么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即使最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也只能借助假说来解释。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刘彩燕对健康界表示: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但在该领域比较公认的一种发病原理叫做「淀粉样蛋白假说」。

该假说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可能与患者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异常沉积有关。刘彩燕表示,大量研究表明,年龄相关的血管衰老、神经血管调节异常,会影响Aβ病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这也是为什么,阿尔茨海默病高发于老年群体的原因之一。

医学是专业的,也是冷酷的,回到生活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人还是要面对沉重的现实。据《中国走失人口白皮书(2020)》披露,在整个2020年期间,中国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其中25%在医院被确诊过痴呆。

每天,1370个家庭在失去亲人。


家属陷入照护泥潭

这才是一场抗争的中心

在发达国家,这是花费最高的疾病之一。据统计,目前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均花费达13万元(2015年数据),真正承受疾病负担的,则是这些患者身后的一千多万个家庭。

作为一种无法治愈的退化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从发病初期到患者去世,大概会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时间。患者会失认、攻击他人、大小便失禁、失语、丧失吞咽功能……每一个阶段会对家属及照护者产生非常大的负担,对其人生各方面都造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