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让患者挺起生命的脊梁——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脊

脊柱脊髓外科医护人员合影。

在临床上,脊髓损伤通常是脊柱受到外力打击,导致脊椎骨折引起,也可能是脊髓肿瘤、脊髓血管病变等疾病的后果。脊髓损伤是一类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疗困难的疾病,很容易导致患者失去行走、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这对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而言都是突发的灾难和沉重的负担。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脊柱脊髓外科勇于创新,开发和吸收多项国际及国内先进技术,突出微创特色,彰显专业优势,做到“专家有专长,专人看专病”。科室临床实力雄厚,在脊髓损伤、脊柱创伤、脊柱畸形、脊柱肿瘤及脊柱退行性疾患等的诊治方面颇有建树。

赵廷宝(左一)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脊柱脊髓无法分而治之的医学领域

脊柱脊髓疾病曾经是个“香饽饽”,被不同专业纳入“麾下”。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脊柱脊髓外科业务主任、主任医师赵廷宝说,目前很多医院在骨科下面设有脊柱外科专业,神经外科下面设有脊髓脊柱外科专业;神经外科的医生偏重于对神经结构的认识,而骨科的医生对脊柱的生物力学及稳定性方面理解独到,侧重点各有不同。

面对脊柱、脊髓分而治之的局面,赵廷宝表示,脊髓和脊柱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做脊髓手术首先要了解脊柱,要做脊柱手术也要熟悉脊髓和神经。如果光做脊柱不做脊髓手术,在手术中处理问题时就会有所欠缺。

赵廷宝认为,脊髓和脊柱本来就是一体,如果能把两个侧重点结合起来,脊髓脊柱手术就会做得更完美,医生的业务范围也会更广泛,患者也就少走很多弯路。所以,未来这个学科一定是往脊柱脊髓方向发展,并且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独立学科,不再是神经外科或骨科的一个亚专业。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是重点学科骨外科的特色专业,融合性地将脊柱疾病和脊髓疾病合二为一,在脊髓损伤、脊柱创伤、脊柱畸形、脊柱肿瘤及脊柱退行性疾患等的诊治方面优势凸显,并形成特色。科室目前拥有一支高层次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医学创新团队。

“N6组团”激发脊髓损伤的新生力量

脊髓在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神经不可再生的特性是脊髓损伤成为世界性难题的两大因素。赵廷宝介绍,脊髓损伤是一类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疗困难的疾病。脊髓损伤后,身体各部位之间同大脑的联系将被影响甚至切断,可能导致患者受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括约肌功能完全(或不完全)丧失。如果长期脊髓受损,患者甚至可能死亡。

从1999年攻读博士学位,到2003年开始博士后学习,十余年间,赵廷宝一直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领域潜心研究,并在脊髓损伤与修复、骨缺损与修复和脊柱外科的临床及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较深造诣。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试验,赵廷宝在2010年前后成功研制出促神经再生复合剂(N6),并于2013年获国家发明专利。N6复合制剂以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为主要成分,由10余种因子组方而成,经鞘内注射的方法给药作用于脊髓损伤区域,能够有效抑制脊髓继发损伤反应。N6复合制剂可有效减少急性脊髓损伤以及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减轻脊髓损伤后炎性细胞浸润及组织水肿的程度,减轻脊髓全横断损伤后脂质过氧化反应所造成的损伤,从而促进髓鞘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其独创的手术治疗+基于干细胞技术的生物治疗+促神经再生复合剂鞘内注射(发明专利)+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修复与康复模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38岁的查先生就是N6应用于临床的受益者。今年年初,查先生骑车不慎摔伤,伤后出现颜面部、双上肢疼痛,伴有四肢无力、不能行走、双手不能屈伸、低热。在其他医疗机构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较前减轻,但四肢无力症状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一家慕名来到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脊柱脊髓外科。

经初步诊断后,赵廷宝考虑患者为颈部脊髓损伤,遂将其收入院治疗。在综合考虑患者病情与家庭情况后,赵廷宝决定采用N6髓内导入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组团”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

经过手术及两个半月髓内药物导入,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下,患者顺利拔出尿管,自解小便,体温正常,四肢肌力恢复到4级,生活基本自理。如今,生活步入正轨的查先生实现了站立的心愿,一家人随之重获新生。